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?团队教练陪跑,银行网点“三周见效”实践

老业务救火忙不停!新业务喊渴没人应!拿着‘保稳定’的旧地图,怎么可能找到转型的新大陆?

这是某科技公司部门经理张Sir 在上周团队例会后和我分享的无奈感慨。就在上周,他刚经历了 “冰火两重天”:

老客户投诉系统响应慢,运维团队靠往年的应急方案全员加班才搞定;可新业务的 AI 算法模型卡在数据标注环节,研发组催了三次资源都调不过来 —— 不是没人手,而是所有人的精力都被旧业务的 “紧急事” 占满,没人敢腾出手探索新领域。

他们公司靠着一款企业管理系统占据细分市场 15% 的份额,每年老业务能带来稳定的 30% 营收增长,但董事会要求两年内把新业务占比提至 40%。

张Sir 手里攥着的,还是过去 “优先保障成熟业务” 的工作手册,面对新业务的需求,只能一遍遍翻着旧流程、旧分工,却始终找不到破局的方向。

就像拿着十年前的地图,在如今的城市里找新修的地铁站,只剩迷茫和焦虑。

这不是个例。

在当今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,太多团队还在用 “维持旧业务稳定” 的旧地图,试图找到 “开拓新业务、实现转型” 的新大陆。

他们既要守住既有业务的基本盘,又要激发团队创造力突破新赛道,可旧的工作模式、思维惯性、资源分配逻辑,早已成了束缚手脚的枷锁。

太难了!我跟张Sir 具体分析过,我发现了当下团队依赖 “旧地图” 的三大卡点,分享给大家:

卡点一:使命与战略的迷茫

许多团队的 “旧地图” 上,只标注着 “完成季度 KPI”“解决客户投诉” 等短期目标,却没有清晰的使命方向标。

他们每日围着旧业务的琐事忙碌,逐渐忘了 “团队存在的独特价值是什么”,更不会从个人、团队、组织甚至国家层面思考 “只有我们能做的事”。

就像张Sir 的团队,只知道 “要保障老系统稳定”,却没想过 “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我们能为客户提供怎样的新价值”,导致面对 AI 新业务时,只能盲目跟风,连自己的优势赛道都找不到。

卡点二:利益相关者关系失衡

传统团队的 “旧地图” 里,往往只重点标注了 “客户”“股东” 两条核心路线,却忽略了 “员工”“供应商”“社群” 等关键节点。

管理者们疲于应对客户的需求、股东的业绩要求,却没意识到:员工是开拓新业务的核心力量,供应商能提供新业务的资源支持,社群能为新业务带来口碑基础。

就像有些团队为了保障旧业务的利润,压缩员工培训预算、拖欠供应商款项,等到要做新业务时,才发现没人有能力、没人愿意帮忙。

旧地图上缺失的路线,恰恰是通往新大陆的必经之路。

卡点三:团队合作与学习的短板

“旧地图” 的最大问题,是没有 “实时更新” 机制:团队内部的沟通流程、分工模式,还是十年前的老一套,无法适应新业务的协同需求;团队的知识储备,也停留在旧业务的技术层面,跟不上行业变化的速度。

张Sir的团队里,运维和研发还是 “各管一摊”,没人想着跨部门协作解决新业务的资源问题;成员们也没系统学习过 AI 数据标注的知识,面对新挑战只能束手无策。

拿着不更新的旧地图,就算遇到新大陆的入口,也认不出来。

破解之道:绘制新地图的五个坐标

我后来给张Sir推荐了全球团队教练之父 Peter Hawkins 在群智 “团队教练国际周” 系列直播里的分享,我把其中Peter的核心观点摘出来分享给大家:

Peter在团队教练国际周的直播截图

来源:Peter在团队教练国际周的直播截图

   坐标一:以使命为灯塔——确定新大陆的 “方向锚点”

想要绘制新地图,首先要确定 “往哪走” 的锚点。

团队需定期组织成员从多层面探讨:“为了实现未来所需,有什么事情是只有我们能做的?”

比如环保科技团队,个人层面思考 “我能研发哪些独特环保技术”,团队层面聚焦 “开发突破性解决方案”,组织层面立志 “成为行业引领者”,国家层面对接 “双碳目标”。

而且要随着世界变化动态调整使命,就像 Peter Hawkins 年逾 70 仍思考 “如何满足当下世界的需求”,让使命始终成为指引方向的灯塔,既稳住旧业务的基本盘,又为新业务找准赛道。

   坐标二: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——补全新大陆的 “路线网络”

新地图要覆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路线:

关注客户的新需求,为新业务找切入点;

重视员工的成长,通过培训提升新业务能力;

维护供应商关系,争取新业务的资源支持;

回馈社群,为新业务积累口碑。

就像餐饮企业,不仅要让顾客满意,还要给员工提供新业务(如预制菜研发)的参与机会,与供应商合作开发特色食材,最终构建起互利共赢的路线网络,让新业务走得更顺。

   坐标三:与利益相关者携手 —— 搭建通往新大陆的 “协作桥梁”

新地图里的路线,不是 “单向通行”,而是 “双向共创”。管理者要打破 “被动满足需求” 的旧思维,主动与利益相关者合作:

销售部不只是卖产品,而是和客户一起组织活动,把客户变成新业务的推广者;

研发部不只是闭门造车,而是邀请全球专家参与竞赛,借助外部智慧突破新业务的技术瓶颈。

就像 Peter Hawkins 在分享里提到的电子产品企业,正是靠与客户、专家的伙伴式合作,才在新业务中收获颇丰。

协作桥梁,能让通往新大陆的路更宽。

协作桥梁,能让通往新大陆的路更宽

来源:豆包AI

   坐标四:强化团队合作 —— 打通新地图的 “内部通道”

新地图需要畅通的内部通道:团队内部建立实时沟通机制,通过头脑风暴、跨岗位轮岗,打破信息壁垒;

团队之间设立共同目标,比如 “新业务上线前完成资源协同”,定期开展跨部门交流,让运维、研发、销售能高效配合。

就像有些企业成立 “新业务项目组”,从各部门抽调人员,用全新的分工模式推进工作,让团队效能远超 “各管一摊” 的旧模式。

内部通道通了,新业务的推进才能提速。

   坐标五:加速团队学习 —— 建立新地图的 “实时更新系统”

新地图必须有 “动态更新” 能力:团队要搭建常态化学习机制,定期邀请专家分享新业务知识,鼓励成员参加行业研讨会;

针对新领域提前制定学习计划,比如张Sir的团队若提前学习 AI 技术,就不会卡在数据标注环节。

就像互联网企业每周的 “知识分享会”,成员轮流分享新趋势、新方法,让团队的知识储备始终跟上行业变化。只有地图实时更新,才能准确捕捉新大陆的动态。

有人说,转型就像在未知海域航行,旧地图或许能让你不迷路,但永远到不了新大陆。

当团队还在靠着 “保旧业务” 的旧思维挣扎时,那些早已用使命、利益相关者、协作、学习绘制新地图的团队,已经在新赛道上抢占了先机。

案例分享:国有银行网点转型

作为六大行之一的国有银行基层网点,他们曾深陷 “旧地图” 的困局 ——

既要平衡客户、员工、上级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期望,又要在稳住传统存取款、理财业务的同时推动数字化转型,可现实却是 “听着激动,回去不动”,绩效提升始终没有有效抓手。

为了打破僵局,实现 “团队绩效大于个人绩效之和” 的目标,银行决定联合群智培养 “内部团队动力大使”,让团队教练理念成为网点转型的 “新导航”。

在这个Case里,我们面临两大挑战:一是 “内部团队动力大使” 毫无教练基础,却需学完就能上手;二是教练工作必须直接对接网点业绩,让转型看得见成效。

对此,群智给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:通过 “学教练、被教练、用教练” 三位一体的教学,让学员快速建立对教练的信任与信心;结合网点业务特点,共创出轻量、敏捷的定制化教练流程;再通过线上小组辅导,让学员在模拟实践中试错、提升。

最终成果远超预期 —— 学员完成学习第三周,就成功进入网点开展教练干预,还获得了网点负责人的积极反馈。

项目负责人更是直言:“选择群智是一个带来了超高回报的决定,因为我们在学习团队教练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成为一个团队。”

这个案例恰恰说明:撕碎 “按部就班做业务” 的旧地图,用团队教练的 “新导航” 激活团队动力,哪怕是传统行业的基层网点,也能找到业绩提升与转型突破的新大陆。

别再抱着旧地图焦虑徘徊了:用使命定方向,用利益相关者织网络,用协作搭桥梁,用学习保更新。

当你撕碎旧地图,拿起团队教练这把 “新画笔” 时会发现,转型的新大陆,从来不是找不到,而是需要你亲手画出通往它的路。

如果你暂时还找不到“新画笔”,迫切渴望让管理层跟上组织发展的步伐,成为推动变革的中坚力量,那么不妨联系群智。

群智顾问企业微信二维码-yichen 

群智企业教练,中国企业教练领军品牌,致力于创建一个赋能的职场生态,激发人和组织的潜能。

我们提供ACC(助理级教练)、PCC(专业级教练)、MCC(大师级教练)、ACTC(团队教练高级认证)等 ICF 授权的教练认证课程,同时也为企业提供 1V1 教练、教练式销售、教练型管理者等内训课程。

 

推荐阅读
群智CITO教练能力班
群智 CITO® 教练力课程|北京上海深圳教练课程开课介绍

群智CTO®教练力课程,基于国际教练联盟(ICF)标准,为企业高管、团队管理者、HR及个人成长者设计。通过系统学习倾听、发问、反馈等核心技巧,重塑领导力,提升团队效能。查看北京、上海、深圳2025-2026年最新开课计划,立即报名。

联系我们
群智顾问企业微信二维码-yichen
扫码免费咨询顾问

联系我们

请留下您的联系信息,我们将会尽快联系您